上世纪90年代以来,日本足球水平突飞猛进,男足两次打进世界杯16强,女足则夺得最近两届世界杯的冠军和亚军。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?
上世纪90年代以来,日本足球水平突飞猛进。日本男足自1992年日本亚洲杯夺冠后,又在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、2004年中国亚洲杯和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中三次夺得冠军。日本男足曾5次征战世界杯,最佳战绩是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进入十六强。
日本女足成绩也十分突出,曾5次打进女足亚洲杯决赛,6次参加女足世界杯,并在2011年夺得德国女足世界杯冠军,2015年夺得加拿大女足世界杯亚军,2012年夺得伦敦奥运会亚军。
日本男足的崛起和女足的夺冠并不令人惊讶,因为在最近20年里,足球运动在日本开展得蓬蓬勃勃,日本的职业足球联赛(简称J联赛)发展迅速而又良性,尤其是J1甲级联赛华丽细腻又很感性,具有极高的观赏性,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,出现了一批受人追捧的足球偶像和明星。
更重要的是,日本已建立起完善的中小学足球教育和各级职业、业余联赛体系。我居住的地区共有28所小学(其中有4所学校总学生人数不足百人,这样规模的学校实在很难组队参加比赛),却拥有正式球队21支,其中4支是俱乐部的球队,17支是学校少年团的球队,而那些没有参加球队但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孩子就更多了。一项调查显示,成为足球选手这个职业,成了小学男生的梦想。
今年,日本足协和J联赛将为日本的幼儿园全面铺设可踢球的草坪,努力让每一个喜欢足球的孩子都有踢球的机会。
为了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,许多日本家长会在孩子放学后送其去学习琴棋书画、体操、空手道等,学校每星期总有好几天下午3点半就放学,便于学生有时间去参加这些兴趣班的学习。足球是其中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兴趣活动之一,家长和学校也支持孩子参加这项活动。
我(一位居住在日本的中国母亲)在日本生活了多年,和许多日本家长一样,从儿子5岁幼儿园大班起,就送他接受足球训练,直到小学毕业。7年的足球家庭经历,让我对日本U12以下的足球培训有了较全面的了解。
日本U12以下的足球培训机构,大致可分为商业俱乐部和学校少年团两种模式。
商业俱乐部里面又分为“俱乐部”和“培训班”两种等级,教练为专职教练或有报酬的兼职教练。俱乐部和培训班的区别在于俱乐部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比赛,而培训班则注重兴趣培养。
俱乐部和培训班的教练,都经过正式的职业训练,有着对付和吸引男孩子的丰富经验和特殊亲和力,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大活宝。
儿子进入的第一个足球培训班叫“利宝乐多”,这个培训班的学员年龄从3岁起到12岁。教练们训练有素,个个声音洪亮、高高大大。但他们对人说话时表情真诚,眼神柔和。学员中有几个3岁小孩,夏令营或外出集训时,晚上睡觉尿床教练居然也管换尿布。
在入门教学之外,各培训机构的训练方式并不统一,各显神通,就是同一个培训机构的不同教练也各有差异。有些教练要求学员在很小的空间内练习细腻的控球、运球、过人技术;有些教练要求学员像花式足球那样去练习控球,不做长传训练;有些教练则不强调培养个人技术,讲究互相之间的配合。因此,球队在比赛中的踢法各有特点和风格,正是这种多样化的散养式培养方式,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日本足球较为丰富的个性。
在培训课上,教练们很注意发掘孩子的踢球天赋,并不一味强调基本功训练以及模仿别人的踢法,哪怕这个人是梅西。教练还不断鼓励孩子们多看球赛多作探索,儿子三四年级时就常去学校图书馆借足球书和体育杂志看,自己从书上学到很多足球知识。借回来的足球类书籍总是图书馆中最破旧的,可见利用率很高。
对于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,教练均一丝不苟,他们首先要求队员耐心地听懂说明,然后按教的方法去练习,不允许乱踢,这个时候不听话的孩子还会挨骂。每次课后,教练基本上会把大孩子留下来再补一小时的课,当然是免费的。
尽管上课时教练很严肃,但在分组比赛时却很轻松。除了犯规、手球和乌龙球,教练很少对孩子们说不。
所有的少儿足球培训机构除了培训孩子的踢球技巧外,还有一个共同特点:就是对学员进行礼节训练,培养绅士风度以及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尊重。教练要求每个孩子声音洪亮、目不斜视地面向教练和回答问题。在比赛前,要向对手及前来帮忙的家长问好致谢。训练结束后,还要向空旷的球场鞠躬行礼。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,绝不会在别人比赛或练习的时候横穿球场,在帮助别人捡回踢飞的球时,会把球拾起后跑过去双手递给对方,而不是一个大脚开过去。有些俱乐部还要求在比赛中进球的孩子,把自己踢进的球捡回来,放回到赛场中央线之后才能去和队员们庆贺。
与商业俱乐部相比,学校少年团的足球培训更具特色。这个公益性团体成立于1962年,是日本体协创立的最大的青少年体育运动团体,主要有棒球、足球、排球、篮球、剑道等项目。球队多以某个学校的校名命名,大部分团员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。儿子在读的小学共有360名学生,从一年级到六年级,共有60名队员参加少年团的足球队,其中3名女生。按年龄分段成U8、U10和U12三个阶段,由不同教练担任指导。
少年团每星期训练2-5次,收费按训练次数收取,每月1500-3000日元不等,折合人民币75-150元,这是每个家庭都可以承受的。少年团要求家长参与,以协助教练共同管理球队。虽然家长为此要付出不少时间,但同时也可更多地了解到孩子的成长过程。
少年团的球队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半开放性地区组织,除了本校学生外,外校学生也可以加入,教练大多就住在附近。
少年团的主教练和教练都是志愿者,没有报酬(年终会得到一个两三万日元象征性的红包)。外出比赛时,如果教练自己开车去,要自己出油费。每一支学校的球队由一个主教练负全部责任,这个主教练只接受市体协的监督和管理。
而当教练则不需要资格,由主教练认可便可,但当了教练,一定会被要求当裁判,教练都会持有裁判四级或三级的资格。部分教练原本是球队队员的父亲,刚开始是因为儿子加入少年团而当起教练,后来成了一种爱好而坚持下来,当过二三十年教练的志愿者在日本比比皆是。
主教练大多为个体经营或自由职业者,其中以开拉面店的为多。他们在本地区很受尊重,口碑好、人头熟,为了表示支持,大家都会光顾他的店。和主教练不同,教练一般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,而且相对比较清闲。
到了U10这个阶段,在少年团里开始有了选拔,组织成区队、市队和县队等金字塔式的球队,被选上的孩子除了在自己的球队训练和比赛外,还要参加相应梯队的训练,这就有机会接触更高质量的比赛。当然,去外县比赛的费用自然由各自家长出。
U12是日本孩子足球生涯的重要分水岭,小学时选择球队一般还是以就近为主,六年级时就要做出比较理性的选择,但无外乎是下面几种去向:
1.超级优等生:那些已显出足球天赋的孩子,会通过J联赛俱乐部少年青训的选拔,进入俱乐部少年足球队,做进一步的系统训练,这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向职业选手方向迈进。就算将来无缘职业生涯,但这些俱乐部的孩子,在工作后可进入大公司的足球队,这里可是铁饭碗。
2.优等生:进入本地的有名的俱乐部。这些俱乐部也有非常好的教练,可以受到很好的系统训练,这些孩子同样也有可能向职业选手方向发展。
3.好球员:进入私立足球名门初中,毕业后往往可以顺利进入足球名门高中,如能入围全国足球锦标赛,在高中展现自己的足球才华并画上句号,这也是足球男孩的一个很美好的梦想。
4.普通生:进入中学体育联盟的足球队。这部分学生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足球精英圈,但足协仍会关注这个群体,继续做选拔好苗子的工作,因为怕有大器晚成的孩子漏网。
总之,根据孩子心中目标和技术实力的不同,可以有不同道路让你选择,只要你自己不放弃,足球不会来淘汰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