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霁翔:博物馆的使命是保护好文物让它能光彩夺目地呈现出来丨2023北京文化论坛

9月15日,2023北京文化论坛举办“文化遗产: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”平行论坛。故宫博物院原院长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发表题为“中外交流互鉴 保护文化遗产”的主题演讲。

单霁翔回忆起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十年里,有三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令他印象深刻,打开了我国和国际交流的新境界。

第一个会议是2004年,在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,出台了很多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件。今年,云南的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”正在接受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,明年北京的中轴线也将申报世界遗产。单霁翔说,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举办,将开拓我国和国际组织、社会共同努力申报世界遗产的步伐。

第二个会议是2005年,在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。“这次大会规模空前,开创了我们和国际领域很多机构的合作,也使我们能够把中国文化遗产的体会经验和大家分享。”单霁翔介绍,这次大会以后,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中国设立了其唯一一个国际保护中心,促进更多合作的开展。

第三个会议是2010年,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,对于博物馆事业的推动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。

单霁翔介绍,大会之后,我国开始更多引进一些国家的重要展览,比如《秦汉—罗马文明展》、意大利的《庞贝末日》展、印度的《西天诸神》展、希腊的《公平的竞争》展、智利的《马普切展》等。

同时,中国的展览也开始更多走向世界,比如西藏文物展在德国、中国国宝展在日本、康熙时期艺术展在法国、雪域藏珍展在美国、紫禁城珍品展在荷兰、中国古代帝王珍宝展在比利时等。

单霁翔称,近年来,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,中国不断和在京的外国驻华机构、外国大使们进行研讨,每年组织一次驻华使节走进中国文化遗产的活动,加强相关沟通。同时,中国政府参加了几乎所有关于文物保护的国际公约,同时加入有关国际组织,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。

“特别是对于国际的文物返还,我们参加国际文物返还的一系列会议,和有关国家签署双边协议,共同打击盗窃、盗掘、走私文物。”单霁翔提到了和希腊、意大利、智利、埃塞俄比亚、秘鲁、埃及等政府签署的双边协议,还有和美国政府签署的《关于限制进口中国文物的谅解备忘录》。

单霁翔说,这些协议的签署和达成共识,促成了越来越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,比如《出师颂》《研山铭》《淳化阁帖》和陈国琅的藏书善本典籍,包括一些器物如子龙鼎的回归,建立起了国际共同合作,能够打击盗窃、盗掘、走私文物的良好氛围。

对于近来引发关注的大英博物馆约2000件藏品“失踪”事件,单霁翔表示:“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要保护好文物。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怎么会发生盗窃呢?还不是一件藏品被盗,太丢脸了,我觉得这个给全世界的博物馆人敲响了警钟。文物进了博物馆不是进了保险箱,要更加努力地保护它的安全,同时让它能够更加光彩夺目地呈现出来。”

2012年,单霁翔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,秉持着“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21世纪”的目标,经过多年的环境大整治,终于在2017年,紫禁城焕发了它应有的魅力。

“红墙、黄瓦、蓝天,这是三原色,用这三种颜色可以谱画出世界上的任何色彩。我们的世界必须是绚丽多彩的,不能是单一色彩的,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值得纪念的、悠久的历史,每个民族也都应该拥有他们向往的未来。”单霁翔说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Previous post 周晋峰应邀参加“2023年人类世论坛”: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路
Next post 尼山论坛倾听大咖带来的真知灼见